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但形成成熟文字体系始于商代。具体时间线如下:
新石器时代符号起源(约8000年前) - 贾湖遗址
(约8000年前):发现16种龟甲刻划符号,具有表意特征。 - 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陶器上的几何符号(50余种),可能为原始记事符号。 - 双墩遗址(约7300年前):象形符号组合使用,显示早期文字雏形。 - 良渚文化(约5300-4300年前):陶器、玉器上的成组符号,部分学者视为原始文字雏形。 - 龙山文化(约4000年前):兽骨刻符出现复合符号结构,接近成熟文字特征。
夏代文字萌芽(约4500-3600年前)
- 学术界普遍认为夏代已存在原始文字,但尚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缺乏连续可读文本。
商代成熟文字体系(约3600年前)
- 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左右):殷墟出土的成熟文字系统,单字量达4500余个,具备六书等造字法则,是汉字正式形成的标志。
总结:
汉字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但形成系统化文字体系始于商代甲骨文,夏代则处于文字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