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确定发音部位的实用方法,结合了生理结构观察和实用练习技巧:
一、发音部位的基本分类
双唇音 (如b、p、m) 气流在双唇之间受阻,例如发“b”音时,双唇紧闭形成阻碍。
唇齿音
(如f、v)
气流在唇齿之间受阻,如发“f”音时,下唇接触上齿形成缝隙。
舌尖音(如d、t、n、l)
气流在舌尖与齿龈(硬腭)之间受阻,需将舌尖抵住上齿龈。
舌面音(如j、q、x)
气流在舌面与硬腭之间受阻,舌面靠近硬腭形成阻碍。
舌根音(如g、k、h)
气流在舌根与软腭之间受阻,需将舌根后缩接触软腭。
喉音(如h、r)
气流在喉部受阻,如发“h”音时,声带振动靠近喉头。
二、实用练习方法
空口咽唾液法
- 用手轻抚喉结(甲状体)两侧,感受其上下运动。 - 咽口水时注意甲状体的轨迹,先向上后下的移动轨迹对应的发声位置即为正确位置(尤其适用于配音、演讲等场景)。
张大口呼吸法
- 头部平直,下巴微仰40-45度,用右手虎口卡住下巴,左手轻抚喉器。 - 深吸一口气后,感受甲状体明显下移的位置,该位置适合歌唱和需要共鸣的发音。
身体共鸣法
- 站立时将气息下沉至腰腹部,打开喉头,尝试不同发音。 - 通过调整头部和身体姿势(如后仰、侧倾),找到声音最通畅的位置,通常与鼻腔共鸣点一致。
三、辅助工具与注意事项
镜面观察: 配合镜子观察口型变化,确保发音器官位置准确。 专业指导
综合运用:不同发音场景(如说话、唱歌)可能需微调发声位置,需通过实践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逐步掌握发音部位的感知与控制,提升发音准确性和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