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汉字的写法主要分为章草、今草(小草)、行草和狂草四类,其核心特点是通过简化笔画、连笔书写提升书写效率。以下是具体解析:
章草(汉代) - 特点:
字字独立,字形扁平,保留隶书波笔特征,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 - 代表作品:三国吴皇象《急就章》。
今草(小草,晋代) - 特点:
笔势流畅,字与字或前后字相连,形成连绵效果。 - 代表作品:王羲之《初月》《得示》。
行草 - 特点: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保留部分结构规整性,兼具书写效率与艺术性。 - 代表作品:王献之《鸭头丸帖》。
狂草(唐代) - 特点:
笔势狂放不羁,结构高度简化,常脱离实用功能,成为纯粹艺术创作。 - 代表作品:张旭《肚痛贴》、怀素《自叙帖》。
核心方法:
减缩笔画:如“人”简化为“亅”“厶”。- 连笔书写:如“木”与“本”连写为“朩”。- 借代与变形:如“长”简化为“亠”加“厶”。
注意事项:草书因变化多端,需长期练习掌握规律,初学者可从《十七帖》等经典字帖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