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多少”的数学教学,插板法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适合小班幼儿理解数量关系。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插板法的核心概念
插板法通过使用插板将物体分组,帮助幼儿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例如,将5个苹果和3个橘子用2个插板隔开,可以直观地看到苹果比橘子多2个,橘子比苹果少2个,而苹果和橘子总数为8个。
二、插板法的教学步骤
准备教具 需准备数量不同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和与物品数量相同的插板。例如,5个苹果和3个橘子,需2个插板。
演示与引导
- 将物品随意摆放,引导幼儿观察数量差异。 - 使用插板将物品分成两组,例如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放插板,形成“苹果|橘子”的分组方式。 - 强调“一一对应”的概念,即每组物品数量相等时,表示数量相同。
互动操作
让幼儿亲自操作,尝试不同分组方式。例如:
- 将插板移动,观察苹果和橘子数量的变化。 - 让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如“苹果比橘子多2个”。
总结与延伸
- 回顾通过插板法比较的结果,强化数量关系。 - 可以增加难度,如混合不同物品的比较。
三、插板法的优势
直观性: 通过实物操作,幼儿能更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 趣味性
四、注意事项
教具选择:物品应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吸引幼儿注意力。- 引导语言: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如“每边放一个插板,表示分成两组”。- 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较慢的幼儿,可先从2-3个物品开始练习。
通过插板法,幼儿不仅能够掌握比较多少的基本方法,还能初步建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