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使用汉字的历史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历史沿革与文化影响 韩国在15世纪前无独立文字系统,长期使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作为中国附属国,汉字被引入半岛并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和文献。汉字在古代东亚具有统治地位,朝鲜半岛民众虽使用韩语,但书面仍依赖汉字。
文字创造背景
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创制韩文(朝鲜文)。由于汉字复杂且仅贵族阶层能掌握,普通民众难以使用,因此韩文最初作为补充文字,主要用于标注汉字词义。
功能互补与实际需求
- 表音与表意结合: 韩文基于韩语音节发音,但缺乏汉字的表意功能,需用汉字标注词义(如“辞职信”中的“辞职”需用汉字书写)。 - 社会分层体现
现代使用现状
尽管1948年《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公开使用汉字,但韩语中约70%的汉字词仍被保留。在正式文件、身份证等场合,汉字因表意明确仍被强制使用。
综上,韩语使用汉字是历史传承、功能需求与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今仍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