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志愿填报底稿的撰写指南,结合多个来源信息整理而成:
一、基础信息部分
个人信息 填写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确保与准考证号、学籍号等严格对应。
高考成绩与排名
注明高考总分、各科成绩及全省排名,部分院校可能参考这些数据。
二、志愿填报结构
志愿顺序与批次
- 按“冲稳保”策略排列,通常分为第一志愿(理想院校)、第二志愿(稳妥院校)、第三志愿(保底院校)。
- 注意不同批次的志愿数量限制,如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二本等。
院校与专业选择
- 先列出心仪院校,再按梯度排列专业志愿,确保每个志愿间有合理差距。
- 填写院校代号或全称(如可简写简称),专业需与招生计划完全一致。
三、填报依据与说明
选择理由
针对每个志愿,说明选择该校/专业的原因,如学术优势、就业前景、地域因素等。
注意事项
- 艺术类、体育类与普通文理类不可兼报,但普通文理类可包含军警类、免费师范等特殊类型。
- 若选择调剂,需在志愿备注中注明。
四、检查与优化
信息核对
仔细检查姓名、院校代码、专业名称等是否准确,避免遗漏或重复。
- 核对志愿顺序是否符合“冲稳保”策略。
梯度与风险控制
-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搭配,避免所有志愿集中在同一领域。
- 参考近年录取分数线,结合自身位次合理定位。
五、附加信息(可选)
职业规划:简述未来职业方向,增强招生官的参考价值。
示例草稿结构
| 序号 | 志愿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填报依据 | 备注 |
|------|----------|----------|----------|----------|------|
| 1| 第一志愿 | 清华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兴趣+顶尖高校资源 | 服从调剂 |
| 2| 第二志愿 | 北大医学部 | 临床医学 | 就业前景+医学行业需求 | 本地重点高校 |
| 3| 第三志愿 | 浙江大学 | 工程力学 | 综合实力+区域发展需求 | 保底选择 |
总结
志愿填报底稿需以信息准确为核心,同时结合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及历年数据综合判断。建议填写完成后与家长、老师多次核对,并预留修改空间。最终以网上填报系统提交为准,草稿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