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退档”的定义及原因如下:
一、退档定义
退档指考生档案已被投递至高校,但因未满足录取条件被退回省招生考试院,导致考生失去该批次录取资格,需等待下一批次录取或参加征集志愿。
二、退档常见原因
不服从专业调剂 若考生未勾选“服从专业调剂”,且所报专业录取名额已满,高校将无法将其调剂至其他专业,只能退档。
分数未达专业线
考生分数虽高于投档线,但未达到具体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不服从调剂时会被退档。
体检或专业受限
- 体检结果不符合高校专业要求(如色盲考生报考医学类);
- 报考了高校明确限制的专业(如体育类对体重的要求)。
招生计划已满
部分热门专业录取名额提前用完,考生即使分数达标也无法被录取。
其他特殊情况
包括综合素质评价未达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通过等。
三、退档影响
失去当前批次录取资格: 档案退回后,考生需参加下一批次录取或征集志愿; 只能选择后续志愿
补录机会有限:部分院校在特定专业有补录计划,但竞争激烈。
四、应对建议
合理填报志愿:
避免“冲一冲”填报过高分数专业,建议预留1-2个分数段备选;
勾选服从调剂:
专业选择建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减少退档风险;
提前确认体检标准:
对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避免因身体条件受限被退档;
关注招生计划:
热门专业建议优先选择,避免因名额紧张被退档。
通过以上措施,考生可有效降低退档风险,提高录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