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顺序码”,其具体含义和作用如下:
一、顺序码的类型与作用
志愿顺序号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需为每个志愿设置顺序号(如1、2、3等),其中1代表第一志愿,2代表第二志愿,依此类推。 - 作用:
在平行志愿投档过程中,系统会优先检索第一志愿,若分数相同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听力等科目成绩。
投档顺序号与录取顺序号
部分资料将顺序码称为“投档顺序号”,指考生志愿在投档时的排列顺序;另称“录取顺序号”,指考生被录取时的最终排序。但这一区分并非官方统一表述,需结合具体招生计划文件确认。
二、填报规则与注意事项
顺序号的填写
- 志愿顺序号需从1开始递增,确保第一志愿为1,后续志愿依次加1。
- 若考生填报了多个院校的同一专业(如A校的甲专业、B校的甲专业),需为每个院校分别设置不同顺序号。
与报名号、准考证号的区别
- 报名号是考生全国统一的14位身份证号,用于身份识别;
- 准考证号是考生参加高考时取得的临时编号,与报名号有明显区别;
- 投档时可能需同时提供报名号和准考证号,但顺序号仅用于志愿排序。
三、示例说明
假设考生填报了3个志愿:
第一志愿: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顺序号1)
第二志愿:
浙江大学软件工程(顺序号2)
第三志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顺序号3)
在平行志愿投档时,系统会先比较考生总分,分数高的志愿优先;若分数相同,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听力成绩,直至分出先后。
四、总结
顺序码是高考志愿填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体现志愿优先级。考生需仔细阅读招生计划文件,确保顺序号填写规范,以保障志愿填报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