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对音乐的称呼,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称谓
乐:
最直接的称呼,如《论语》中“知音者乐”即指音乐。
曲:
与“乐”并称,如《周礼》中提到的“六律”“八音”等分类体系均以“曲”为核心概念。
音:
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单独使用如《楚辞》中的“音讯”“音容”等。
二、分类体系中的称谓
雅乐:
特指周代祭祀、典礼等正式场合使用的音乐,具有“中正平和”的特点。
俗乐:
与雅乐相对,泛指民间音乐及宴会娱乐音乐。
乐舞:
包含音乐与舞蹈结合的表演形式,如《礼记》中提到的“乐舞”。
三、其他相关称谓
弦歌:
特指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如《论语》中“弦歌之乐”。
清音:
形容音乐清脆悦耳,如《楚辞》中“清音变调”。
仙乐:
形容超凡脱俗的音乐,如道教经典中的描述。
四、乐器与音乐的关联称谓
八音:
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六律:
指十二律中的黄钟、太簇等六种音律。
需注意:不同文献和语境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优伶”虽为古代乐队称谓,但更侧重表演功能而非音乐本身。以上分类综合了礼乐制度、音乐形式及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