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活就业的改革,综合多部门政策文件及权威解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降低准入门槛
简化登记程序 对在指定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从事便民劳务活动的人员,免予办理营业执照。
取消不合理收费
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
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
推广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改造为免费经营场地,优先向重点群体(如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提供。
二、强化政策扶持
金融支持
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个人20万元、小微企业300万元),并落实贴息政策。去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81亿元,其中个人贷款102万笔。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者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税收减免及社会保险补贴。
社保政策优化
- 下调社保缴费费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收入变化灵活调整缴费金额。
- 取消部分险种参保限制,允许灵活就业人员自主选择参保方式。
三、优化服务保障
公共就业服务
将灵活就业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网站和机构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并组织专场招聘。
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
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动态发布新职业标准,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求职招聘、外包等专业化服务。
劳动权益保护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明确劳动时间安排,建立劳动纠纷处理机制,保障灵活就业者合法权益。
四、促进就业孵化
创业载体建设
建设8800多家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免费向重点群体提供场地支持,并认定120多家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包容审慎监管
在新兴行业(如网络零售、在线教育)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其他配套措施
社保转移接续优化: 建立“一站式”线上转移平台,简化手续并统一材料清单。 工资支付规范
通过以上措施,政策旨在降低灵活就业门槛、增强就业稳定性、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从而激发创业活力并缓解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