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规律对于零基础的孩子,首先要明确一点:所有的化学内容都是可以从元素周期表推测出来的。
就算你是零基础,也可以利用这个小规律把不会的东西经过推理和思考,把它变成一个你能够学会的知识。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元素周期表大家都知道,各位同学肯定都背过。从左向右背,拿钠镁铝硅磷硫氯来说。左边是金属元素,右边是非金属元素。那么我们可以得知左侧元素金属性较强,右侧元素非金属性更强。从上往下背,氢锂钠钾铷铯钫或是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砹。看偏旁部首也能知道,上面是非金属元素,下面是金属元素。所以得出规律,上面应该是非金属性强,下面是金属性强。对于周期表中任何一行或列,它们都是有关系的。相关的元素以及它们的化合物,都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推理。比如说钠镁铝。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刚才我们知道了,从左往右是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钠就应该比氢氧化铝的碱性要更强,是强碱。氢氧化铝碱性很弱,那在跟酸反应的时候就比氢氧化钠要困难,跟碱反应的时候比氢氧化钠要容易。我们所有元素都可以这样去推断这是要告诉孩子的第一个重点。
2. 特殊元素要重点记忆。首先要明白,高考化学考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两个,规律性和特殊性规律性考察的是,学习了一个规律,你来类推一下我们没学过的。而特殊性则是我们学习的规律之外的特定情况。比如说氮磷砷锑铋我们都知道,氮它的对应的酸是硝酸,磷对应的酸是磷酸。周期表的第二横行“碳氮氧氟”,它们的元素化合物普遍是有特殊性的。如果我们现在问到一个陌生的酸,砷酸。考你砷酸的书写方法,就可以按磷酸的格式来写。因为磷和砷一样,都是没有特殊性的元素。而氮是有特殊性,所以氮元素化合物硝酸写法跟磷酸是不同的。在学习时,一定时刻都要想着规律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