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军参与的高考数学试卷难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极致挑战
逻辑推理的深度要求
葛军命题注重考生对数学概念的逻辑演绎能力。例如,2024年新高考数学1卷中,多道题目需要考生通过多步推导得出结论,且步骤间的逻辑关联性强,要求考生具备“从简单入手,找到规律,推而广之”的能力。
综合应用知识的广度
试卷常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融合应用。如数列与函数结合、几何与代数联立等问题,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构建完整的解题框架,这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是极大考验。
二、对解题方法的系统性要求
常规方法的局限性
葛军命题常打破传统解题模式,例如通过构造反例或引入新颖的数学工具(如导数的几何意义),迫使考生跳出固定思维路径。
“解题大法”的核心作用
葛军倡导“多读几遍题目,从简单入手找规律”的解题策略,强调通过分析题目结构、归纳解题步骤来突破难点。这种策略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直觉。
三、对心理素质的极端考验
“葛军PTSD”的心理现象
2024年试卷难度引发考生广泛讨论,出现“葛军PTSD”(考试焦虑)现象,部分考生因无法适应高强度的思维压力而情绪崩溃。
压力与心态的双重影响
高考本身压力较大,而葛军命题的难度加剧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官方澄清其未参与2024年命题后,考生仍对“难度是否合理”存疑,反映出对自身能力的焦虑。
四、与其他年份试卷的对比
近年试卷的渐进式改革
2024年试卷在延续高考数学“注重核心素养”的趋势下,通过增加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历史数据佐证
葛军参与命题的2003年和2013年试卷,江苏、安徽两省理科平均分分别下降25.5分和54分,可见其命题对考生整体水平的较高要求。
综上,葛军高考数学的难度核心在于对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挑战,既需要扎实的基础,更强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