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门口的独角兽雕塑通常被称为 獬豸(xiè zhì),这一名称和象征意义如下:
一、名称与外观特征
学名与俗称 獬豸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学名为“獬廌”或“解豸”,俗称“独角兽”。其形象特征包括:
- 体形如牛或羊,类似麒麟,额部生有一角;
- 身披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炯炯有神,常被塑造为蹲坐或站立的姿态。
材质与场景
法院门口的獬豸雕塑多采用花岗岩等材质,高度通常在2-3米左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部分大型雕塑(如央美园林雕塑)下颌长角近1米,四腿粗壮且棱线起伏,尾部呈俯冲状,展现出野性与力量感。
二、文化象征与功能
法律与公正的象征
獬豸在古代司法文化中是公正与智慧的化身,传说其能辨善恶忠奸,以角触犯不义者使其伏法。因此,它常被用作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的门神或装饰,象征法律威严与公平审判。
历史渊源
皋陶(帝尧时期刑官)曾饲养獬豸辅助断案,使其成为司法公正的代名词。这种文化传统延续至现代,成为法治精神的重要符号。
三、其他说明
常见误区: 部分公众可能将獬豸与西方神话中的独角兽混淆,但两者分属不同文化体系。西方独角兽多与魔法、纯洁相关,而中国獬豸则专指法律象征。 现代应用
综上,法学院门口的独角兽雕塑名为 獬豸,既是传统文化的具象表达,也是现代法治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