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后与旧高考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科目组合
旧高考 - 文科生:语数外+政史地
- 理科生:语数外+理综(物理/化学/生物)
- 科目固定,无法自主选择。
新高考
- 实行“3+1+2”模式:
-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 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100分)
- 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2门(每门100分)
- 提供12种组合方式,打破文理限制。
二、分值计算方式
旧高考: 总分750分,文科/理科综合300分,理综/文综300分,均以原始分计入。- 新高考
总分仍为750分,但采用等级赋分制:
语数外/物理/历史:原始分直接计入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原始分转换为等级分(100分制)。
三、考试时间安排
旧高考:
所有科目集中在高三一次考试中完成。- 新高考:
选择性考试(含物理/历史、政/地/化/生)每年5月进行1次。 - 部分省份将合格性考试与选择性考试分阶段进行。
四、录取模式
旧高考:
仅依据高考总成绩录取,无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
1. 统一高考成绩(60%)
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30%)
3. 综合素质评价(20%)。
五、其他变化
英语考试:
新高考允许考生参加2次英语考试,取较高成绩计入总分。2. 试卷形式:
新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不分文理,使用统一试卷。3. 学科内容:
新高考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减少死记硬背的考查。
总结
新高考通过取消文理分科、增加选科灵活性、改革分值计算和录取方式,旨在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高校专业多样化趋势。考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及职业规划选择科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