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电子档案是高校录取的核心材料,其内容涵盖考生多方面的信息,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础信息模块
考生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民族、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身份识别信息。
学籍与学历信息
学号、就读学校、毕业年级等学籍相关材料。
二、学业能力评价部分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
反映考生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综合表现。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包括必修科目成绩(由省级考试院直接录入)及选修科目成绩(部分省份需考生提供其他省份合格证明)。
三、身体素质证明
体检信息: 由省级统一组织体检机构采集,包含身高、体重、视力、色盲测试等结果,确保考生符合高校录取体检标准。 四、志愿与录取相关材料 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及录取批次选择。 高考成绩、3+证书成绩(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招生考试过程中无违规行为的记录。 五、其他补充材料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志愿信息:
成绩信息:
诚信记录:
证书复印件:如获奖证书、竞赛获奖证明等(部分院校录取时参考)。
注意事项
档案真实性:
所有信息需与报名登记表、体检表等纸质材料保持一致,任何篡改可能导致录取失败。
档案传输流程:
电子档案由考生学校、教务处、招生办、省招办、教育厅层层传递,考生需确保档案完整。
纸质档案:
部分院校录取时可能要求提供纸质档案袋(如实践记录、党团信息等),需提前咨询目标院校。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确保涵盖高考电子档案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