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其用地经历多次变迁,具体如下:
江湾时期(1918-1949年)
复旦公学最初于1918年在上海江湾购地70余亩建立,1920年正式奠基。这一时期,学校通过李登辉等人的努力筹集资金,拥有永久校地,奠定了后续发展的基础。
吴淞时期(1905-1917年)
1905年复旦公学成立时,曾以吴淞提督行辕作为临时校舍,后因资金不足迁至江湾。
北碚时期(1938-1949年)
抗战期间,复旦大学被迫内迁至重庆北碚,校址为北碚东阳镇夏坝,直至1949年迁回上海。
邯郸路时期(1949年至今)
1949年上海解放后,复旦大学迁回上海,校址为邯郸路220号,现占地面积3658.8亩(约2439公顷)。
补充说明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寓意自强不息。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进一步扩大了校园规模。
以上信息综合了复旦大学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涵盖校地变迁、发展脉络及重要历史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