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中国大学数量的问题,需要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机构类型和定义进行综合分析:
一、主要历史时期的大学数量
西周 设立太学,是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规模从五十人增至一千人。
汉朝
太学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规模持续扩大至一千人。
唐朝
- 国子监(国立京师大学):平民唯一可就读的国立大学
- 弘文馆(贵族大学)
- 崇文馆(皇太子主办)
共有3所大学。
北宋
应天书院(后改名南京国子监):相当于当时最高学府,但具体数量未明确记载。
清朝
- 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 省立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等
- 教会大学:21所(含17所基督教机构)。
二、总结
明确记载的大学: 若以国立大学计算,仅西周、汉朝、唐朝有明确记载(3所);若包含省立或教会大学,则数量增加至至少21所(含17所教会大学)。- 概念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