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中未完成或错误填报的情况,专业术语中通常使用“漏报”来描述。根据搜索结果,漏报的具体表现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漏报的定义与表现
基本定义 指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批次、院校、专业志愿的填报,或未正确填写应填信息。
具体表现
- 漏填内容: 未填报全部批次、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志愿; - 填错位置
二、与“捡漏”的区别
漏报:属于志愿填报的规范性问题,可能导致滑档或录取失败;
捡漏:指考生以较低分数被录取到原本录取门槛较高的院校或专业,属于录取结果的特殊情况。
三、应对建议
规范填报
- 仔细阅读招生计划手册,确保所有批次、院校、专业志愿完整填报;
- 注意院校批次位置和志愿顺序,避免因填错导致滑档。
关注征集志愿
- 集成志愿是低分考生的重要机会,可补充填报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的院校。
避开常见误区
- 不宜仅凭“捡漏”心理选择热门院校冷门专业,需结合自身分数、职业规划及专业兴趣综合判断。
若因漏报导致志愿无效,考生应及时联系招生院校或教育考试院咨询补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