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庭成分是指考生在取得独立经济地位或参加工作时家庭的阶级属性,主要依据父母的职业或抚养人的阶级成分进行划分。具体说明如下:
一、填写原则
职业判定依据 - 随父母生活的子女,家庭成分按父母职业填写(如干部、工人、农民等)。
- 非随父母生活的子女(如被收养、寄养等),按实际抚养人职业填写。
特殊情况处理
- 单亲家庭: 只填写一方信息(如父亲或母亲)。 - 父母离异
- 失联或死亡:填写"失联"或"已故",无需额外证明。
二、填写内容
需提供以下信息:
直系亲属:
父亲/母亲姓名、年龄、职业。
其他成员:
子女、兄弟姐妹等姓名、年龄、关系。
抚养人信息:
若非父母抚养,需注明抚养人姓名、职业。
三、注意事项
历史分类差异:部分早期分类(如贫农、富农)已不再使用,现多采用"工人、农民、干部"等简化分类。
动态调整:家庭成分以组织审查为准,未经确认不得自行更改。
填报规范:若父母双方均无法联系,需在"父亲/母亲"栏填写"失联",避免影响录取。
四、权威依据
家庭成分的界定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及教育考试院最新文件为准,不同省份可能略有差异,建议考生以本省《招生计划手册》或教育考试院官网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