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1930年代末至1945年)中国大学收费情况如下:
公立大学学费 - 基础水平:
20世纪20年代起,公立大学学费普遍较低,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年学费约20-40银元(按1997年汇率折算约660元)。 - 最高水平:部分学校(如国立上海商学院)学费达20元,但需额外支付12元住宿费,总费用约32元。
私立及教会大学学费 - 中等水平:
私立大学学费普遍较高,如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教会大学年学费约160-162元(折算约4800元)。 - 较高水平:部分私立大学(如复旦大学、光华大学)学费可达100元,但需另交住宿费。
费用差异与收入压力 - 总体费用因学校类型和地区差异较大,综合开支可能需家庭承担2年收入的费用。例如,1930年代普通家庭年收入不足50元时,大学费用可能占其总收入的40%以上。
特殊政策
- 高等师范学校(如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免学费,但需缴纳保证金20元,毕业时退还。
总结:
抗战前大学收费普遍较高,公立大学约220-600元,私立及教会大学可达数千元,经济压力较大,仅少数家庭能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