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分数K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中是用于校正临床量表得分的效度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受测者的测试态度和防御机制。以下是具体解析:
核心作用 K校正分通过调整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消除因故意隐瞒、伪装或防卫心理导致的量表得分偏差,从而提高临床量表的可靠性和效度。
计算方式
根据不同量表,K校正分的计算公式为:
- Hs(疑病量表):原始分 + 0.5K
- Pd(病态人格量表):原始分 + 0.4K
- Pt(精神衰弱量表):原始分 + 1.0K
- Sc(社会病态量表):原始分 + 1.0K
- Ma(精神分裂症量表):原始分 + 0.2K
例如,若Sc原始分为31,K为10,则校正分=31+10=41。
与T分数的关系
T分数是标准化后的标准分数(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由原始分或K校正分转换而来。K校正分直接影响T分数的准确性。
应用场景
- 高K分可能提示受测者存在防御机制或故意伪装症状,需结合临床量表综合判断;
- 低K分则可能反映受测者更真实地表达自身感受,但需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坦诚或消极防御。
总结:
K校正分是MMPI中重要的效度控制工具,通过科学计算确保量表得分的可靠性,需结合具体量表和临床背景综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