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需从溶质和溶剂两方面分析,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一、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溶质过量 - 砝码生锈导致溶质实际质量增加
- 称量时游码未归零或左码右物
- 转移溶质时洒落或浓溶液量取过量
溶剂不足
- 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导致实际溶剂体积偏小
- 烧杯初始水量不足
二、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溶质不足
- 固体溶质含杂质或称量时未调平天平
- 浓溶液量取时俯视读数(实际体积偏小)
- 溶质转移过程中洒落
溶剂过量
- 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导致实际溶剂体积偏大
- 溶液配制后未冷却至室温便进行后续操作(溶质溶解不完全)
三、常见错误分析示例
错误操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结果: 溶剂体积偏小,溶液总质量偏小 质量分数
错误操作: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结果:溶剂体积偏大,溶液总质量偏大
质量分数:分母偏大→ 偏小
四、注意事项
使用容量瓶配制时需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溶剂,避免过量
烧杯量取液体时建议垫石棉网,防止液体飞溅
定期校准天平、量筒等仪器,确保读数准确
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可系统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