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科举考试)的阅卷流程严格且复杂,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环节:
糊名易书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交给弥封官,将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折叠覆盖并密封,防止信息泄露。此程序始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是防作弊的关键步骤。
誊录试卷(朱卷)
弥封后的试卷由专人重抄一遍,用红笔书写,称为“朱卷”。这一过程确保原卷真实性,同时减少誊录错误。清代规定每人每天仅能誊写3份试卷,需大量誊录人员。
多级评阅机制
- 初评: 由初评官初步打分,分送阅卷人员。 - 复评
防作弊监督
每份朱卷需至少6个环节负责人签印,包括监考、弥封、誊录等各阶段监督人员,确保流程透明。
特殊阅卷方法(如清朝殿试)
阅卷官轮流查看试卷(转桌),每人仅批注姓氏和优劣符号,最后综合评定。此方法可避免单一阅卷者主观偏差。
整个流程通过信息隐藏、多人复核、层级监督等机制,确保科举评录的公平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