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旦”的含义,综合相关资料可归纳如下:
成语来源 “复旦”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注音:ㄈㄨˋ ㄉㄢˋ)原指祥云缭绕、日月光辉的壮阔景象,后引申为光明、希望的象征。
核心寓意
- 光明与希望: 通过“旦复旦兮”(日复一日)的意象,表达对光明重现、黑暗消退的期盼,常被用于形容困境后的转机或新生的希望。
- 自强不息:隐含通过持续努力实现复兴的信念,与复旦大学“自强不息,复兴中华”的校训精神相契合。
复旦大学命名背景
复旦大学前身为1905年创立的复旦公学,其名称既包含“恢复震旦”(震旦为古国名,寓意文化复兴)的愿景,也蕴含“日复一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寄托了知识分子自主办学的理想。
综上,“复旦”既是一个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也是复旦大学校训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