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考纲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统一考试命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综合解析:
一、整体框架与定位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
命题依据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基础,结合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制定。
二、语文科考纲要点
考核目标与要求
-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六种能力,分为六个层级(了解、理解、掌握、分析、综合、评价)。
-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表达(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两个部分。
能力层级细化
- 分析综合: 强调信息筛选、现象分解与归纳整合能力,可能通过论述类文本阅读和逻辑推断题体现。 - 鉴赏评价
三、数学科考纲要点
考查内容 - 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三个维度考查,选考内容为《不等式选讲》或《参数方程与极坐标选讲》。
能力要求
- 侧重基础知识的运用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减少偏题、怪题的练习。
四、其他科目考纲特点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均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注重知识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
选修科目:如语文的《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等,强调文化素养与综合应用能力。
五、稳定性与调整
整体框架保持稳定,但个别地方可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例如语文能力层级要求中的"归纳整合"表述有所强化。
以上内容综合了2018年高考考纲的官方文件及权威解读,涵盖主要科目的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