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二阶段新高考的科目设置,综合多省政策及课程标准,主要信息如下:
一、考试科目构成
文化课考试(必考科目) -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测试)。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
- 科目范围: 覆盖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科目。 - 考试模式
- 部分省份分上下学期两次考试(如高二下学期);
- 部分省份统一安排在特定月份进行。
- 成绩要求:C及其以上为及格,全部通过可获高中毕业证书并参加高考。
二、选考科目(部分省份实施)
在物理、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选3门。- 选考模式:
“3+3”模式: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
“3+1+2”模式:语数外+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
考试时间:通常在高考后进行,具体安排因省而异。
三、其他说明
英语考试:不再作为高考科目,而是作为社会考试,学生可高中阶段多次参加,成绩分等级。
合格性考试与等级考的区别:
合格性考试:覆盖所有课程,用于高中毕业资格认定;
等级考:部分省份将选考科目纳入等级考试体系,影响高校录取。
四、学习建议
建议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了解具体科目安排、考试时间及备考要求。高二阶段需重点巩固基础课程,同时初步接触选考科目内容,为高三阶段的总复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