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国有资产需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合规性。以下是具体流程及要点:
一、内部决策程序
确定转让主体 根据资产性质确定转让方:
- 有形资产由企业本身转让;
- 股权类资产由股东(如国有独资公司股东)转让。
形成书面决议
通过股东会、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资产转让方案,形成书面决议。方案需包括转让原因、方式、价格、时间等核心内容,并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意见。
报批权限划分
- 转让全部国有资产或导致控股地位变化需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 其他情况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如国资委)审批。
二、外部审批与前期准备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审批
转让方案需提交国资委等机构审核,通过后进入下一步。
清产核资与财务审计
对转让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核实国有资产范围。
资产评估
通过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转让价格,评估报告需报相关部门备案或核准。
三、选择交易方式与实施
公开交易原则
除法律规定的直接协议转让外,均需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拍卖或招投标。
公开征集受让方
在产权交易机构发布转让信息,公开征集受让方,确保程序透明。
签订合同与备案
确定受让方后,双方签订《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并办理相关审批备案手续。
四、产权交接与后续手续
产权交接程序
双方共同派员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填写《产权交接清单》,完成资产移交。
变更登记
依据产权转让凭证和合同,到财政、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确保权属更新。
公告与公示
公示转让结果,确保信息透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注意事项
合规性: 全程需遵守《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风险防控
历史遗留问题:清产核资时需核实企业历史债务,避免隐性负债。
通过以上步骤,可规范转出国有资产流程,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