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制度具有以下核心特点,综合了政策调整、录取机制和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内容:
一、考试模式创新
"3+3"选科体系 学生需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必考科目,另3门为选考科目。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文理科划分,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组合科目,科目组合种类达20余种。
"院校专业组"录取机制
高校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和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专业,且专业组内选考科目要求一致。例如,应用技术大学设置"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等4个专业组,涵盖工科、文科等不同学科方向。
二、录取机制优化
多元评价体系
录取时综合考虑"3门统考科目成绩+3门选考科目成绩+10%综合素质评价"(部分高校如应用技术大学采用"60%+30%+10%"的计分比例)。综合素质评价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招生计划调整
高校通过专业组自主招生计划,扩大了录取专业范围,同时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提高中西部及农村学生入学机会。
三、教学配套改革
新教材使用
2024年秋季学期起,上海小学和初中部分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阶段物理、化学学制从一年改为两年,注重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春考制度完善
春考作为上海特色考试,仅考3门科目(大三门),减轻学生备考压力。但考生需注意春考专业局限性(如大电子、华政法学等专业仅限春考)。
四、其他亮点
数学考纲调整: 近年来数学考纲强化基础知识的深度与创新题型,反映考生数学素养提升。 加分政策规范
以上特点体现了上海新高考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科学选拔人才和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