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学男女比例呈现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一、整体趋势
女性占比持续上升 - 在OECD国家中,2018年美国女性大学生占比达56.2%,2020-21学年进一步增至59.5%;
- 英国高校全日制学生中女性占比56%,部分顶尖大学如牛津、剑桥男女比例接近1:1。
性别比例悬殊的极端案例
- 冰岛大学校园男女比例为1:2,雷克雅未克周边女性完成学业比例达59%;
- 美国部分理工强校(如加州理工、佐治亚理工)新生中男性比例仍较高,但整体女性录取率显著高于男性。
二、大学间差异
常春藤盟校
- 新生中女性比例普遍为50%左右,例如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等。
理工科与人文类院校
- 理工强校(如加州理工、佐治亚理工)新生中男性比例较高,但女性录取率反超男性;
- 人文类院校(如牛津、剑桥)男女比例更均衡,部分甚至接近1:1。
顶尖大学与普通大学
- 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等顶尖大学性别比例差异较小,而部分普通大学(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新生中女性比例达53%。
三、性别平衡措施
部分学校通过调整录取标准或专业设置(如增加文科招生)来平衡性别比例。
总结:
欧美大学性别比例因国家、学校类型及专业领域差异较大,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但极端悬殊现象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