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社局推动技工学校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改革方向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化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需求融入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师资培养,建立“工学一体”培养模式。例如,新余市推动技工院校与产业企业合作创办产业学院(如光电技术应用产业学院),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
适应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布局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专业设置。例如,营口市提出“十四五”期间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70%以上目标,新余市则通过调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强化生产急需工种培训。
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完善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教材管理水平。
- 推广“三结合”就业分配机制,改革传统统包统配模式,面向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放。
二、关键实施措施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实习实训课开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
产教融合具体路径
- 鼓励技工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合并,建立职业培训集团或综合基地。
- 推动“校企双制”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质量保障体系
-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校企合作深度纳入绩效考核。
- 强化实习教学,要求建立稳定实习工厂(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三、政策支持与目标
政策引导: 通过《辽宁省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十四五”期间培养高技能人才5.5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55万人次以上的目标。 资源整合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旨在构建适应市场需求、产教融合、质量保障的技工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