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录取计划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推出的一种多元化招生模式,其核心特点是通过多维度评价体系选拔优秀学生,具体包含以下要点:
一、基本定义
综合评价录取以学生的高中阶段学业水平、高校专项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高校培养需求为综合依据,通过科学比例折算形成综合成绩,再结合高校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二、主要模式
目前全国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录取模式:
85:15模式 高考成绩占85%,高校专项测试成绩占15%
例如:中山大学采用该模式,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高校考核成绩×15%。
7:3模式
高考成绩占70%,高校专项测试成绩占30%。
6:3:1模式
高考成绩占60%,高校专项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
三、适用范围
覆盖院校: 全国985/211/双一流高校及部分省属重点、普通本科高校。 专业限制
四、优势与意义
多元化评价体系 除高考成绩外,还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能力等)和高校专项需求,打破单一分数论。
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
学生可提前向心仪高校投递申请,高校也可根据自身培养方向筛选合适学生,增强招生灵活性。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降低部分高校录取门槛,为特长生、竞赛获奖者等提供更多升学机会。
五、注意事项
竞争压力: 部分热门高校专项计划竞争激烈,需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项目。 英语要求
综上,综合评价录取计划通过科学评价体系与高校需求结合,为考生提供多元化升学路径,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