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档预录取”的含义,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定义
预录取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临时状态,表示考生的档案已进入高校,但尚未完成最终录取流程。此时高校已完成初步审查,正在等待省级教育考试院的最终审核确认。
二、核心特点
档案锁定 预录取后,考生档案无法再流动,高校已正式接收并开始审核。
录取未完成
此状态仅表示高校已通过初步筛选,但尚未完成专业录取、调档等后续流程。
官方流程节点
预录取是省级招办与高校之间录取流程的分界点,之后需通过省招办审核并完成录取手续。
三、与最终录取的区别
预录取: 考生未被正式录取,档案锁定在高校,可等待最终审核或退档。
录取:考生已被正式批准入学,档案完成调档,进入校方注册流程。
四、注意事项
状态更新时间 预录取状态通常在考生填报志愿后、省招办审核前更新,具体时间因省份和院校而异。
特殊场景
- 集成录取模式(如强基计划)的预录取考生,需注意征集志愿填报时间,通常不允许退档。
- 预录取期间考生不可修改志愿,否则可能影响录取结果。
查询方式
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高校招生平台查询状态,状态显示可能为“院校在阅”“预录取”等。
五、时间线示例
预投档:
省考院完成初步投档,高校获取考生档案并进入阅档阶段。
预录取:
高校完成专业审核并提交省招办,考生状态更新为“预录取”。
录取确认:
省招办审核通过后,考生正式被录取,状态变更为“录取”。
综上,预录取是高考录取流程中的关键节点,考生需关注省级招办和高校通知,确保志愿填报与流程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