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汉字称为 漢字(かんじ),其特点和来源可归纳如下:
一、定义与来源
定义 漢字是源自中国的表意文字,传入日本后与假名共同构成日语书写系统。
传入历史
- 公元3世纪通过中日韩贸易传入日本;
- 唐朝时期,遣唐使来华学习文字,汉字与假名结合形成“和字”(和制汉字)。
二、结构与特点
书写系统
- 日语汉字与中文汉字形近但存在简化或异体现象,部分汉字存在繁体字形式;
- 现代常用汉字约2136个,属于简化后的数量。
读音系统
- 音读(おんよみ): 采用汉语读音,多用于外来词(如“学校”“经济”); - 训读(くんよみ)
三、使用现状
书写规范
- 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主要使用1946年“当用汉字表”中的1850个汉字;
- 日常交流中常用汉字数量进一步缩减至约1000个。
与假名的结合
- 日语书写通常采用“汉字+假名”的混合方式,例如“こんにちは”写作“こんにちは”。
四、典型差异
| 中文汉字 | 日语汉字 | 例词 |
|----------|----------|------|
| 发 | ほう | 音读:発音、発展;训读:ほう(头发) |
| 娘 | むすめ | 音读:にゃん(猫);训读:むすめ(女儿) |
| 青 | あお | 音读:せい(蓝色);训读:あお(青色) |
总结
日语汉字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兼具表意性与音译特点。其发展历程与日本文字系统紧密相关,学习时需注意音读与训读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