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兔”是汉语中专门用来表示兔子的汉字,其名称和特征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信息
拼音与笔画
- 拼音:tù(第二声)
- 笔画:8画
- 部首:儿
字形与结构
- 甲骨文和篆书字形呈蹲踞姿势,突出后部尾巴形状,头部与“㲋”(一种头部类似兔子的动物)相似
- 小篆时期线条化趋势明显,楷书阶段形成规范写法
二、文化内涵
象形起源
-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通过象形手法表现兔子蹲踞、后腿弯曲的姿态,保留了尖耳、短尾等特征
- 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近,小篆进一步标准化
文化象征
- 与月亮关联:古代神话中玉兔捣药,象征长生不老
- 文学意象:如《汉乐府·董逃行》中描绘月宫玉兔
三、相关汉字
形近字
- 毚(chán):指大兔,如“狡兔”
- 虚(xū):古同“兔”
异体字
- 兎(tú):简化字形式,与“兔”通用
四、生物学分类
兔属哺乳动物,学名为兔形目兔科,现存约43种,分布于全球除南极地区。其身体特征包括长耳、短尾、强健后腿,适应荒漠、草原等多种环境。
综上,“兔”是汉语中独立且表意明确的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