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年,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则在夏朝中后期。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起源阶段(6000年前) 贾湖遗址(距今约8000年)和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的陶器上发现了刻划符号,被认为是汉字的萌芽,具有简单规律性特征。
形成阶段(4000年前)
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是最早成熟汉字体系,包含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标志着汉字正式诞生。
发展阶段(夏商周)
- 商代甲骨文(约公元前1300年)
- 西周大篆、秦朝小篆(统一文字)
- 秦末隶书、西汉草书、东汉楷书/行书
结论:
汉字最早雏形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但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在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距今约3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