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改革主要从考试制度、内容结构、学历要求、证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调整,具体如下:
一、考试制度全面升级
统一考试体系 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终结了地方自主命题模式,确保全国统一标准。
考试科目调整
- 基础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适用于幼儿园/小学教师)
- 学科科目:初中/高中教师需额外参加《学科知识与能力》。
二、学历与专业要求提高
学历门槛提升
- 专科学历可考取初中教师资格证,本科学历可考取高中教师资格证,研究生学历需报考高校教师资格证。
专业匹配机制
- 考生需报考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教师资格证,打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考试差异。
三、考试内容与难度强化
内容结构优化
- 增加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内容,注重实践应用能力。
- 面试比例提高,注重教学情景模拟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率调控
- 综合通过率从改革初期的15%调整为7.5%,并通过严控作弊行为维护考试公平性。
四、证书管理规范
证书权威性加强
- 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社会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无效。
定期注册制度
- 教师资格每5年需注册一次,注册依据包括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
五、配套政策完善
教师培养体系改革
- 推动师范院校专业认证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高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需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方可报考。
在职教师培训
- 建立教师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机制,严查超范围培训行为。
六、过渡期政策安排
新老政策衔接:
2019年11月前已参加考试的考生,根据成绩按原政策或新政策执行。
通过以上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逐步向“全面从严”转变,旨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强化教育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