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在20世纪50年代决定废除汉字,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教育普及与文盲率高
当时越南文盲率高达95%,普及教育困难。更换文字成本极低,且旧文字体系更利于快速扫盲,因此政府选择简化或替换文字。
法国殖民文化压迫
法国殖民期间强制推行拉丁字母,禁止汉字使用,试图削弱越南与中华文化的联系。这一外部压力加速了越南对汉字的排斥。
民族文化独立需求
越南独立后,政府希望通过废除汉字、推广国语(基于拉丁字母)来建立独立的文化身份,避免文化同化。这一决策与日本、韩国等早期进行文字改革的邻国形成对比。
文字与语言不兼容
拉丁字母与越南语发音更匹配,而汉字体系难以适应口语变化。此外,越南语与汉字在语法和词汇上存在较大差异,使用难度较高。
重学成本低与实用考量
旧文字体系学习成本高,而新文字(如拉丁字母)简单易学,更利于社会整体发展。政府认为重学旧字对多数人无实际益处。
综上,越南废除汉字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内部教育与文化独立需求,也受外部殖民影响及文字实用性考量。这一决策对越南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