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能的计算需要结合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两个维度,具体方法如下:
一、生产效率的计算
生产效率主要反映单位时间内实际产出与理论产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
text{生产效率} = frac{text{实际产量} times text{标准工时}}{text{实际人力} times 8.00 text{小时} - text{挡产工时} + text{加班工时}}
$$
其中:
实际产量:以实际入库量或完成订单数量计算;
标准工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即生产每件产品的所有有效作业时间总和;
实际人力:以实际出勤工时为准,扣除除外时间(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等)和人力支援时间。
二、生产力的计算
生产力反映单位投入资源所获得的产出,计算公式为:
$$
text{生产力} = frac{text{产出价值}}{text{资源投入}}
$$
其中:
产出价值:产品销售收入或成本价值;
资源投入: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等成本。
三、综合评估建议
对比分析:
通过生产效率与生产力指标,判断生产过程是速度型(效率)还是效益型(生产力);
持续改进:
若效率较低,可分析是否通过流程优化、设备升级或人员培训提升;若生产力不足,则需关注成本控制与资源利用率;
行业对标:
参考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改进目标。
四、示例计算
某车间某天生产100件产品,标准工时为500小时,实际投入工时400小时(含5小时加班),则:
$$
text{生产效率} = frac{100 times 500}{400} = 125%
$$
若同期标准总工时为480小时,则:
$$
text{实际总投入工时} = 480 times frac{400}{500} = 384 text{小时}
$$
$$
text{实际人力} = frac{400}{8} = 50 text{人}
$$
$$
text{挡产工时} = 0 text{小时}
$$
$$
text{加班工时} = 400 - 384 = 16 text{小时}
$$
$$
text{实际总投入工时(调整后)} = 384 + 16 = 400 text{小时}
$$
$$
text{生产力} = frac{100 times 500}{400 times 8} = 156.25%
$$
通过以上计算,可全面评估生产效能并提出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