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对海关审价需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结合专业建议和实战案例进行操作:
一、审前准备
熟悉海关法规
深入理解《关税条例》《审价办法》等核心法规,明确成交价格、完税价格的计算规则,以及特许权使用费的认定标准。
规范单证管理
确保申报资料完整,包括原厂发票、合同、保单、提单、付汇证明等。对于特殊价值货物(如特许权使用费),需额外提供授权书、使用协议等文件。
二、应对审价流程
及时响应质疑
海关若对申报价格提出质疑,需在《价格质疑通知书》规定期限内(通常为15个工作日)书面回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市场报价、成本核算单、支付凭证等)。
主动沟通协商
积极与海关审价人员沟通,说明价格合理性。可通过书面或会议形式,结合产品特性、市场行情、成本结构等,阐释价格差异的客观依据(如技术升级、运输成本变化等)。
提供辅助说明材料
附上产品说明书、技术参数、与同类产品的价格对比表等,帮助海关理解价格构成的特殊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误判。
三、合规注意事项
避免单一参考价格
完税价格应基于实际成交价格,而非简单套用海关参考价格。特殊商品(如半导体、知识产权产品)需符合《WTO估价协定》的调整规则。
防范转移定价风险
若涉及关联企业交易,需确保定价政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避免因转移定价被认定为逃税行为。
长期合同与关联交易
对于长期合同或关联交易,需在合同中明确价格调整机制,提供合同履行记录、历史交易数据等佐证。
四、后续跟进
仓储与滞留成本控制
若货物因审价延迟滞留,需承担仓储费用。建议优先完成审价流程,减少额外成本支出。
法律与专业支持
遇到复杂案件时,应及时咨询海关律师或专业机构,避免因程序延误或证据不足导致损失。
通过规范操作与积极应对,企业可有效降低海关审价风险,保障贸易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