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项内审是检验检测机构在新增检测项目前或后,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符合性而进行的重要活动。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审核前准备
组建专业审核团队
选择具备资质、熟悉业务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内审员,组成多元化审核小组。
制定详细审核计划
明确审核范围(如新增项目覆盖的部门、流程、场所)、时间安排、审核组成员及职责,确保覆盖所有相关标准条款。
文件与资源准备
- 完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的修订,确保覆盖新增项目。
- 准备设备校准计划、人员培训方案及试运行报告等支持文件。
二、审核实施阶段
首次会议
宣布审核计划,说明目的、范围及方式,分配审核任务。
文件审核
通过查阅记录、作业指导书等方式,检查文件完整性、合规性及执行效果,重点关注新增项目相关文件。
现场检查
对生产现场、实验室等场所进行实地检查,观察操作规范、设备运行状态及环境控制,验证文件执行情况。
问题记录与分类
采用检查表工具,记录不符合项及潜在风险,分类整理以便后续整改。
三、审核后续工作
审核报告编制
汇总审核发现,分析不符合项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并分发给相关管理层。
整改措施制定与跟踪
- 要求被审核部门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
- 定期验证整改效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扩项评审支持
整理审核报告、整改记录等材料,配合外部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提供必要支持。
四、关键注意事项
领导与风险思维
高层管理需重视内审工作,审核方案应体现风险思维,优先审核高风险领域。
独立性与客观性
内审员应保持独立,基于事实证据判断,避免主观偏见。
持续改进
将内审结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回顾和优化审核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开展扩项内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检测能力同步提升,为机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