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创的汉字被称为 国字(和制汉字),也称 和字、 倭字或 皇朝造字。这些汉字是汉字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人根据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法(会意、形声等)独立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中国汉字无法直接表达的日语词汇。
补充说明:
历史渊源 国字的创制始于江户时期(1603-1868),当时编纂的《同文通考》和《国字考》是重要文献。
与外来汉字的区别
日语中的和制汉字与从中国引入的汉字有明显区别,例如“筷子”写作“箸”(日语四声,比中国多一点),“走路”写作“歩”(日语五声,也比中国多一点)。
其他相关概念
- 谚文: 韩国的表意文字系统,与和制汉字有本质区别; - 罗马字
常见和制汉字示例 - 自然现象:
凪(风止)、雨(雨の);
- 生活用语:働(劳动)、俥(人力车)。
总结
国字是日本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留了汉字的表意功能,又结合了日语语言特点,体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