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被普遍认可的汉字名称是 甲骨文,其具体信息如下:
名称与定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成系统的文字形式,距今约3000-3800年,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录。
历史地位
- 被公认为汉字的早期成熟形态,具备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标志着汉字进入系统化阶段。
- 与金文(西周青铜器铭文)、籀文(西周晚期)、小篆(秦朝)等共同构成汉字发展脉络。
其他相关说法
- 部分研究提出“仓颉造字说”,但缺乏确凿考古证据,更多被视为文化传说。
- 最早的象形文字可追溯至约6000年前(如苏美尔楔形文字),但非汉字体系。
总结:
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起点,其名称和历史地位在学术界被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