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恢复汉字教育的提议或尝试,主要源于文化传承、历史研究、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但这一议题在越南国内仍存在较大争议。以下是主要原因和背景分析:
1. 文化传承与历史认同
汉字的历史地位:
汉字在越南使用了约1800年,被称为“儒字”(Chữ Nho)。越南古代文献、史书、碑刻、皇家文书均用汉字书写(如《大越史记全书》)。恢复汉字教育有助于直接解读本国历史文化遗产。
喃字的依赖:
越南自创的“喃字”(Chữ Nôm)以汉字为基础,用于记录越南语,但未完全脱离汉字体系。学习汉字是理解喃字的前提。
2. 现实需求
学术研究:
研究越南古代文学、法律、医学(如《本草纲目》越南版)需汉字能力。目前许多越南学者依赖中国或台湾的翻译资料。
旅游业与经济:
越南古迹(如顺化皇城、文庙)遍布汉字题词,旅游业从业人员掌握汉字可更好服务中日韩游客。
区域合作:
汉字文化圈(中、日、韩)是越南重要经济伙伴,汉字能力有助于商务交流。
3. 社会争议与阻力
去中国化历史:
越南近代为强化民族认同,主动废除汉字(1945年后推广拉丁化拼音文字“国语字”)。恢复汉字可能被部分人视为“文化倒退”。
实用性质疑:
现代越南语已完全适应国语字,汉字教育成本高,且对日常生活帮助有限。
总结
越南恢复汉字教育的主要动力是 文化修复和 实用需求,但受限于历史包袱和社会分歧,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