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会上提出问题时,建议围绕孩子的学习、行为表现、家校合作等核心方面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 - 孩子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对待作业的态度如何?是否按时完成?
- 学习时是否专注,有无分心现象?
行为习惯与纪律情况
- 遵守校规校纪情况如何?
- 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是否存在欺凌或冲突?
- 午睡、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如何?
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
- 是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 与同学合作能力如何?能否主动承担责任?
- 在团队中是否乐于助人?
二、关注学习难点与需求
学科薄弱环节
- 孩子在哪门学科上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何?
- 已经尝试过哪些补救措施?效果如何?
学习方法与习惯
- 作业完成效率如何?是否需要时间管理指导?
- 长期学习计划是否制定?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与潜能挖掘
- 孩子对哪些学科或活动表现出兴趣?
- 是否有特殊才能或潜力可进一步挖掘?
三、强化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支持
- 家长日常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 是否定期与老师沟通?沟通内容是否有效?
资源与建议需求
- 学校提供哪些教育资源(如辅导、活动)?
- 家长可参考的教育书籍或工具有哪些?
安全与健康关注
- 孩子在校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如何?
- 生活习惯(如饮食、作息)是否健康?
四、其他关键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资质、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孩子? 学校管理
家长期望管理:避免过度施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提问技巧建议:
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老师详细说明(如“请举例说明孩子进步的细节”);
避免单一关注成绩,结合过程与结果综合分析;
记录要点,会后与老师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