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考01网!

教育解读导航:
  • 职业培训
  • 学历
  • 数学应用
  • 学习方法
  • 语文探索
  •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解读 职业培训 水准测量中

    水准测量中

    墨香传道所有文章
    墨香传道
    已认证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将高程从一个已知点传递到另一个未知点的关键操作。转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整个测量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下是转点的详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转点的作用

    水准测量中

    转点主要用于:

    1. 传递高程:通过中间过渡点(转点)将高程从已知点传递到不可直接到达的未知点;

    2. 分段施测:当两点距离过长或高差较大时,通过转点分段测量,降低测量误差。

    二、转点设置原则

    参考点选择:

    需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硬的点作为转点,确保稳定性;

    通视条件:

    转点需同时被前后两个测量段通视,保证视线不受阻挡。

    三、转点操作步骤

    1. 前视测量

    将水准仪安置在已知高程控制点A上,调整至水平状态并瞄准A点,读取后视读数;

    将水准仪移至转点位置C,瞄准C点读取前视读数。

    2. 高程计算

    水准测量中

    根据公式计算转点高程:

    $$H_C = H_A + b - a$$

    其中,$H_C$为转点C的高程,$H_A$为已知点A的高程,$b$为后视读数,$a$为前视读数。

    3. 后视测量

    将水准仪移至未知点B,瞄准B点读取后视读数;

    校核仪器水平状态,重复前视测量步骤,确保两次测量高差一致。

    4. 数据检核

    采用“后—前—前—后”观测顺序,减少仪器下沉误差;

    通过双面尺法或变动仪器高法检核高差,确保数据稳定性。

    四、注意事项

    仪器调整:

    每次转点需重新整平水准仪,避免累计误差;

    环境控制:

    避免强风、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测量精度;

    记录规范:

    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高程、读数及仪器状态,便于后续复核。

    水准测量中

    五、示例计算

    若A点高程为200.000m,AB段后视读数0240m,转点C前视读数0130m,则C点高程计算如下:

    $$H_C = 200.000 + 0240 - 0130 = 211.000 text{m}$$

    若第二次测量中,转点C后视读数0145m,B点读数0280m,则B点高程为:

    $$H_B = 211.000 + 0145 - 0280 = 176.000 text{m}$$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确保水准测量中转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水准测量中】由作者 墨香传道 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高考01网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职业培训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