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距今约3000年前,但实际形成系统文字的时间更早。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最早可追溯阶段(8000年前)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距今约7762年(±128年),被认为是汉字起源的早期证据,但尚未形成系统文字。
形成完整文字体系(6000年前)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如半坡遗址)已出现“连字成句”的陶文,标志着汉字从符号向文字的过渡。
甲骨文确立体系(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确凿的最早成熟汉字体系,距今约3300年。这一阶段汉字已具备完整结构,用于占卜记录。
后续发展阶段
- 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形成金文、大篆等早期体系;
- 秦朝:小篆统一文字;汉朝:隶书、草书、楷书逐步成熟。
总结:
汉字起源可追溯至8000年前,但形成系统文字(甲骨文)的时间为距今约3000年前(商朝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