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时期使用的汉字被称为“真书”,是官方文书和贵族阶层的主要书写工具。以下是具体信息:
定义与地位 汉字在朝鲜王朝被称为“真书”,由贵族官僚阶层使用,用于正式文件、法律文书及文化传承,而普通百姓则使用“谚文”(基于发音的表音文字)。
历史沿革
- 公元前2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成为高丽、新罗等政权的官方文字。
- 1443年朝鲜世宗李裪创制“谚文”,但汉字仍被保留为精英阶层的专属文字。
- 1948年朝鲜建国后,金日成下令全面废除汉字。
特点与影响
- 汉字因难以准确记录朝鲜语发音,逐渐被“吏读”(汉字标注朝鲜固有语)取代。
- 尽管汉字在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因其使用范围狭窄,最终被本土文字取代。
总结:
朝鲜王朝时期,汉字作为“真书”被贵族阶层垄断使用,普通民众则通过谚文进行交流,这一现象反映了文字与社会阶层的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