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中没有汉字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历史发展与去汉字化政策
韩国在1948年建国后,政府推行了系统性去汉字化政策。1961年《东亚日报》的报道显示,当时韩汉混用文中的汉字比例仍高达26%,但这一现象已逐渐减少。去汉字化旨在提高全民识字率,解决汉字与韩语发音差异大、语法表达不便的问题。
汉字使用限制与不便
在韩文形成前,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汉字,但仅贵族阶层能掌握。汉字无法有效表达韩语的语音特点(如元音、辅音的发音差异),且书写效率低下,导致普通民众难以使用。
韩文表音文字特性
韩文作为表音文字,其字母组合与发音高度对应,而汉字无法精准反映韩语的音节结构。例如,韩语中同音词较多(如“가”对应“가”和“가”),易造成混淆。
文化独立与创新
韩国在世宗大王时期(15世纪)独立创造韩文,以解决汉字使用中的种种问题。这一创新使韩文更贴合本土语言特性,成为现代韩国的官方书写系统。
综上,韩文去汉字化是历史、文化、实用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旨在实现文字与语言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