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日本在对待汉字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一、韩国废除汉字的核心原因
民族主义与去中国化
韩国通过废除汉字强化民族认同,避免被视作中国附庸或殖民地历史象征。1948年《韩文专用法》实施后,汉字被完全淘汰,政府公文、教育等均以韩文为主。
文化独立与教育便利
减少汉字使用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独立性,同时简化教育体系。谚文(表音文字)输入效率更高,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
历史与现实矛盾
韩国历史文献、古建筑大量使用汉字,但汉字造词困难且年轻人接受度低,导致文化传承断层。
二、日本保留汉字的主要原因
语言特性与词汇需求
日语假名(平假名+片假名)在表达西方新词时效率低下,汉字能更灵活组合形成新词。例如“情報”(情报)等词汇需用汉字。
社会成本与历史惯性
日本更换文字系统成本极高,且长期形成汉字与假名混合使用的习惯。明治维新后的废止尝试因词汇不足失败,导致汉字保留至今。
精英阶层需求
医生、律师等专业领域仍依赖汉字,且日本精英普遍学习日语(含汉字),形成双语言体系。
总结
韩国废除汉字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需求的结合,而日本保留汉字则因语言特性、历史成本及实际应用需求。两者均未因文化认同问题放弃汉字,而是根据自身发展路径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