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常用的汉字编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按应用场景和覆盖范围分类如下:
GB18030 - 覆盖范围:
最全面的汉字编码标准,包含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及少数民族文字,总字符数超过87万个。
- 特点:兼容GB2312和GBK,适用于多语言环境。
GB2312 - 覆盖范围:
最早的汉字编码标准,仅包含简体中文字符,约7000个常用汉字。
- 特点:基础国标码,适用于早期计算机系统。
GBK - 覆盖范围:
GB2312的扩展,增加了约13000个繁体中文字符及符号,兼容ASCII码。
- 特点:平衡简繁体兼容性与存储效率。
Unicode - 覆盖范围:
国际标准,支持全球所有语言字符,包括汉字、日文、西文等,字符数超过140万。
- 特点:可移植性强,适用于国际化应用。
ASCII码 - 覆盖范围:
基础字符集,仅包含128个标准字符(如英文字母、数字、标点),非汉字专用。
- 特点:计算机通用编码,但无法表示汉字。
总结:日常应用中, GB18030因覆盖全面且兼容性强成为最普遍标准; GBK和 GB2312多用于旧系统或特定场景; Unicode适用于国际化需求。ASCII码虽基础,但仅支持英文等少数字符。